肌肉减少症也被称为肌少症,主要是指因持续骨骼肌量流失、强度和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综合征。该病典型临床表现为肌力减退,日常表现为站立困难、步履缓慢、容易跌倒骨折,若不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干预,随着病情迁延会影响各个器官功能,引发心力衰竭或者肺功能衰竭。有研究发现,通过弹力带抗阻运动训练对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加上5E康复护理模式,还有助于恢复肌力,改善心功能。基于此,本文分析弹力带抗阻运动训练联合5E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70例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均符合肌肉减少症临床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善且既往病史明确,患者及家属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恶性肿瘤、有较高死亡风险者,合并其他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精神状态异常或有精神病史者,护理依从性差或中途退出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60~90岁、平均(74.24±3.26)岁,病程5个月~2年、平均(1.07±0.21)年;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60~
90岁、平均(74.73±3.28)岁,病程7个月~2年、平均(1.09±0.2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常规体征检测、肌力测试、病房环境管理、心理护理、健康宣讲以及用药指导等。观察组采取弹力带抗阻运动训练联合5E康复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其对该病形成正确认知,纠正以往错误的观点,明确指出及时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配合度,增强护理依从性。(2)鼓励。观察评估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心理疏导,以言语来激励患者,列举阳光向上的治疗案例,鼓励患者多向他们学习,激发其对治疗和护理的信心。(3)运动。进行弹力带抗阻运动训练,首先,行直立外展训练,指导患者一只脚踩在弹力带中间,两手握住两端,之后做两侧拉起运动;其次,行直立臂弯举,还是一脚踩于弹力带中间,两手握住两端,做吸气屈肘,呼气还原的运动;然后,行站立直臂扩胸训练,弹力带重叠后握住两端,在吸气时将两臂向前平举后拉至侧平举,暂停3~5s后还原;最后,行站姿头后抗阻训练,指导患者一手放置脑后,一手放置背部,拉紧弹力带使其垂直于地面,吸气时做反方向拉伸,停顿3~5s后还原。3次/周、1h/次,均持续护理干预6个月,训练强度以患者身体承受力为准进行逐步调整。(4)工作。当患者可自主活动后,鼓励其参与日常活动,可以适当做家庭工作,在工作中让患者体会到肌力的恢复,使其逐渐融入正常生活。(5)评估。每周完成运动训练后,对患者的肌力、心功能进行评估测试,在完成整个护理流程后,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以此判定患者的恢复情况,并且按照患者实际病情制定下一个流程的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
(1)根据肌力情况,一般将其划分为0~5级,分值分别为0~5分,分值与肌力等级呈正相关。(2)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3)采用Barthel index(B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评定,总分10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4)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评估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题主要包括护理专业技术、回答患者及家属相关护理疑问的态度、入院时的接待、病房环境介绍、指导用药等,问卷总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其他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肌力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前肌力分别为(2.75±0.61)、(2.81±0.63)分,护理后分别为(4.59±1.08)、(4.02±0.93)分。两组护理后肌力均较护理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6,P<0.05)。
2.2 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22、0.398、0.438,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46、6.887、5.128,均P<0.05)。见表1。
2.3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65.09±7.23)、(64.31±6.85)分,护理后分别为(89.46±10.97)、(83.27±8.84)分。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9,P<0.05)。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12例、满意21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非常满意10例、满意18例、不满意7例,总满意度为80.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4,P<0.05)。
3 讨论
肌肉减少症是中老年人的高发病症,流行病学显示,该病的发病风险与年龄增长有关,多发于70~80岁,尤其是到了80岁以后,该病的发病率会急剧增高。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初期影响可能不显著,但随着肌力不断衰退,不仅会降低生活能力,而且还可能累及到其他器官组织,现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人身体健康水平的高发病之一。
目前,要想降低该病危害,除了增强预防减少发病率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找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之法。经过多年研究应用发现,加强营养、保持运动和抗阻运动训练均可以控制肌力衰退,减缓骨骼肌衰老。有研究显示,弹力带抗阻运动训练对老年肌肉减少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不仅对提高肌力有帮助,而且还能够预防心力衰竭,提高后期生活质量。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肌力评分、相关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表明了在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的护理中,运用弹力带抗阻运动训练联合5E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其应用价值确切,有效性和可行性得以切实印证。究其原因: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弹力带抗阻运动训练联合5E康复护理模式的护理指向性更明确,其护理内容更全面,所有护理措施均是围绕改善肌力、心功能和生活质量而制定的。5E康复护理模式中的教育、鼓励、运动、工作和评估5个项目形成了一个科学完善的护理流程,彼此之间相互关联影响,不仅仅可以通过运动训练改善身体状态,还能够稳定心态,增强治疗护理信心,并且可以为下一个护理流程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弹力带抗阻运动训练联合5E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均较明显,且能够有效提高肌力,还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略
作者:何丽明 李浅峰 王栋
单位: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老年康复科
来源: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5年第42卷第1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