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特别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全球范围内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对其家庭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表现,其特点是胸痛或胸部不适的程度、频率、持续时间或缓解方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预示着斑块不稳定,可能即将破裂导致心肌梗死。因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和康复显得尤为重要。介入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尽管介入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绞痛的发生,但术后的康复过程对于患者的整体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同样关键。心脏康复训练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心脏病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本研究以此为基础,探讨心脏康复训练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选择了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了本中心于2020年2月~2024年2月内收治的96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介入治疗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研究组中男31例,女17例;平均年龄(61.02±5.28)岁。对照组中男30例,女18例;平均年龄(61.15±5.02)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没有差异(P>0.05),可对比。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可接受康复训练者;②手术后病情稳定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脏器功能障碍、心力衰竭表现者;②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基础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知识。饮食指导:指导患者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饮食量。运动干预: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包括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等)和抗阻训练(如哑铃、弹力带等)。根据患者的疾病部位、疾病情况等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在患者病情稳定2周后进行康复训练,持续干预90d。
1.3.2 研究组
患者采取心脏康复训练。①心理支持。心理支持对于心脏康复至关重要,因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本身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其内容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等,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应对疾病挑战的信心和勇气。②身体评估与监测。身体评估:在开始康复训练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监测:在康复过程中,通过心率、血压、血糖等指标的监测,实时掌握患者的身体状态,确保康复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③运动训练。有氧锻炼:是心脏康复训练的核心内容,包括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低强度到中等强度的运动。这些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耐力,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逐渐增加运动量。抗阻力训练:针对肌肉的锻炼方式,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促进身体的整体健康和康复。训练包括器械训练和自重训练,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锻炼能力制定相应的计划。柔韧性训练: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柔韧性训练,如瑜伽(瑜伽通过各种体式的练习,如三角式、树式、下犬式等,可以拉伸身体的不同部位,增强肌肉的柔韧性;在进行瑜伽练习时,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体式,避免过度伸展)、普拉提(普拉提强调核心肌群的训练,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如仰卧腿部拉伸、侧卧腿部提升等,可以增强腹部、臀部和背部的肌肉力量,同时提高身体的柔韧性;普拉提的动作相对较为缓慢和控制,适合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的患者)、伸展运动(伸展运动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柔韧性训练方式,患者可以进行全身的伸展,包括颈部、肩部、背部、腰部、臀部、腿部等。例如,颈部伸展可以缓解颈部的紧张和疼痛;肩部伸展可以增加肩关节的活动范围;腰部伸展可以预防腰痛等。伸展运动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场地)等。柔韧性训练应在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之后进行,进行2~3次/周,10~15min/次。呼吸训练: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呼吸训练,如深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训练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每天进行数次,5~10min/次。④生活方式调整。健康饮食:建议患者采用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方式,避免高脂肪、高糖、高盐等不健康食品的摄入。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应在康复过程中积极戒烟限酒。合理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康复效果的提高。⑤药物治疗与定期随访。药物治疗:在介入治疗后,患者需要继续服用一些药物来控制病情和预防复发。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定期随访: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随访,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及必要的药物调整和心理咨询等。这有助于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调整。⑥社交支持。家庭支持:家庭成员的关心和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他们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生活照顾,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康复过程中的挑战。康复小组活动:参与康复小组活动可以让患者与其他病友交流心得、分享经验,从而增强康复的积极性和信心。
两组均持续干预90d后评估疗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
采取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包含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心理功能4分维度,总分均是100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差,于干预前及干预后评估。
1.4.2 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
于干预前及干预后检测患者的LVEDd、LVEF、SV、CO。
1.4.3 对比两组心理状态指标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总分均为8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越严重,于干预前及干预后评估。
1.5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由SPSS 26.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有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两组患者干预前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对比没有差异(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评分均升高,有差异(P<0.05);研究组干预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高,有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干预前,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没有差异(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LVEDd降低,LVEF、SV、CO均升高,有差异(P<0.05);研究组干预后LVEDd比对照组低,LVEF、SV、CO比对照组高,有差异(P<0.05)。见表2。
2.3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指标对比
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对比没有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均降低,研究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比对照组低,有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心绞痛在心血管内科中属于常见疾病,其本身属于冠心病的常见并发症。一旦患有该种疾病,不仅患者的身心健康将受到影响,而且生命健康安全将受到直接威胁。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急、病情复杂,而且死亡率高,预后差。该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过于疲劳、情绪过于激动、血脂异常、血糖水平高、大量酗酒等因素导致心脏供血渠道阻塞,心肌坏死。该疾病的发生会直接损害到患者的心脏功能,患者会出现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休克,如果没有及时救治,会导致患者心脏破裂、心力衰竭、多脏器栓塞,甚至死亡。特别是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出现心力衰竭,影响心功能的情况更常见。部分患者会出现语言能力丧失、运动能力丧失等情况,影响患者本人以及患者家庭的生活,部分患者还会由于生活质量低存在不良情绪,从而出现自伤、自杀、绝食等行为。因此,通过心脏康复训练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心理状态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心脏康复训练是在患者病情稳定24h后开展合理的运动训练,通过训练改善患者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让患者能够在训练中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到是要根据患者的状态采取合适的运动训练方式和运动量,避免加重病情。
本研究中,研究组干预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高,有差异(P<0.05)。研究组干预后LVEDd比对照组低,LVEF、SV、CO比对照组高,有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均降低,研究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比对照组低,有差异(P<0.05)。心脏康复训练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心脏康复训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方式,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和耐力,从而改善心脏的整体功能。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后的患者,心脏康复训练通过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患者能够更好地参与日常活动,减少因疾病带来的限制和不便,从而提高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康复训练中的运动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活动;心脏康复训练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通过改善心脏功能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因病情恶化而需要再次住院治疗的情况。
综上所述,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的患者行心脏康复训练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略
作者:庄永娟[1] 吴晓雯[2]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接到黄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街道闽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
来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5年9月第19卷第17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