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不同运动方式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
作者: 周倪楚楚 来源:大众体育发布时间:2025-09-03


引言


截至2011年,中国老年痴呆患者人数已达800万,据预测,到2040年该数字将攀升至2200万。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不仅是未来发生痴呆(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高风险预警信号,还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全方位的深远影响,包括巨大的心理压力、经济负担和社会参与度的显著降低。因此,探寻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延缓MCI进程,对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缓解社会医疗负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非药物治疗方法逐渐受到关注,尤其是运动干预在MCI管理中的作用。作为一种低成本且易于推广的生活方式干预手段,运动已被证实对大脑健康有诸多积极影响。它能够促进神经可塑性,增强脑血管功能,改善代谢状况,并可能通过减少炎症和氧化应激等机制来保护大脑免受损伤。然而,尽管运动干预在MCI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仍存在诸多争议和不确定性。例如,何种运动方式最为有效?最佳的运动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应如何设定?运动通过何种具体机制改善认知功能?这些问题都尚无定论。此外,不同运动方式(如有氧运动、抗阻运动、传统中医运动等)对MCI患者的干预效果可能存在显著差异,而这些差异还可能受到患者年龄、性别、基线认知功能、共患病状况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鉴于此,该研究拟通过系统回顾和综合分析现有文献,深入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我们期望能够为未来制定更加精准、个性化的运动干预方案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助力推动MCI非药物治疗领域的发展。


1 轻度认知障碍概述


1.1 定义与分类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一种介于正常老化和轻度痴呆之间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老年人在认知功能方面出现轻微损害,主要以记忆力减退为突出特征。然而,患者的日常社会职业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通常未受到明显影响,且这些认知损害无法用已知的其他医学或神经精神疾病来解释。MCI不仅是一种独立的临床状态,更是未来发生痴呆(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高风险预警信号。


MCI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从认知损害的类型来看,MCI可分为以下四种亚型:单纯记忆障碍型(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MCI)、单纯非记忆障碍型(non-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naMCI)、记忆障碍的复杂型(amnesticmultidoma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MCI-m)以及非记忆障碍复杂型(non-amnesticmultidoma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naMCI-m)。其中,单纯记忆障碍型MCI(aMCI)向阿尔茨海默病的转化率相对较高,而非遗忘型MCI则可能是多种不同类型痴呆的前期表现。


1.2 诊断与评估


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是一个综合评估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神经心理学测试等多方面的信息。医生首先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仔细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瞳孔大小、肢体运动情况等,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轻度认知障碍的迹象。此外,通过血液检查可以检测患者的脑脊液压力、血常规、血糖等指标,帮助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影像学检查如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则可用于观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是否出现异常。神经心理学测试是诊断MCI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评估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语言、执行功能等多个认知领域,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认知障碍,以及认知障碍的具体程度和范围。


1.3 常见的危险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神经元的老化、神经递质系统的功能减退、脑血管的硬化等一系列与年龄相关的变化,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认知功能的下降。此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也与MCI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进而影响脑部血液循环;高血脂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增加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糖尿病可引起神经血管病变,损害神经元的正常代谢和功能。除了上述慢性心血管危险因素外,脑卒中等急性脑血管事件也是MCI的重要危险因素。即使是轻微的脑卒中,也可能对脑部特定区域造成损伤,影响认知功能。而且,多次脑卒中和无症状性脑梗死会进一步加重认知障碍的程度,加速MCI向痴呆的进展。尽管MCI并非典型的遗传性疾病,但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也起到一定作用。通常,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并非单一遗传因素决定MCI的发病。此外,不良生活方式也是MCI的重要危险因素。例如,缺乏身体活动、长期吸烟、过量饮酒、高盐高脂饮食、睡眠障碍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MCI的发生风险。


2 不同运动方式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


2.1 有氧运动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


有氧运动是一种在充足氧供条件下进行的体力活动,如慢跑、广场舞、有氧运动操及拉伸等,特别适合老年人参与,并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具有显著的干预效果。通过不同周期(急性、短期、中长期)的干预,有氧运动能够提升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记忆、语言表达、空间记忆、执行功能、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等。长期坚持有氧运动还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丰富生活内容,对慢性疾病有减缓作用,并有助于改善情绪和生活质量。然而,降低运动强度或停止练习可能会导致认知水平下降。一项Meta分析也支持有氧运动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急性运动可能被视为一次性激烈运动,存在执行功能后遗症和安全隐患,干预操作难度较大。因此,运动周期和强度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以确保最佳效果并避免潜在风险。


2.2 抗阻运动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


抗阻运动是一种无氧运动形式,通过重复的阻力练习来强化肌肉,提升其收缩效能,其强度通常依据单次最大举重量(1-RM)来设定。抗阻运动不仅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干预,还可改善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认知功能。抗阻运动一般借助弹力带、哑铃等工具进行肌肉训练,包括热身练习、弹力带练习和冷却练习,每周干预2~3次,每次干预时间为60分钟左右,周期通常在3个月及以上。研究显示,12周的弹力带阻力训练对老年患者的脑电图模式有积极影响,同时对认知功能也产生了轻微的改善效果。


2.3 身心运动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


身心运动是一种结合身体锻炼与意识培养的运动形式,融合了身体训练与认知训练的优势,相较于单独的训练模式,能够带来更为显著的身心健康益处。此类运动包括太极、八段锦、瑜伽等。在干预频次上,每周进行1~3次,每次30~60分钟,干预周期通常在三个月至一年之间。研究发现,气功练习结合精神集中和放松可能有助于改善心肺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这可能对认知表现产生积极影响。气功不仅对整体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还对即时和延迟记忆、视觉空间和建构能力以及语言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益处。然而,早期认知缺陷和注意力下降的显著改善通常需要更长时间的气功练习。总体而言,身心运动可以提高运动协调能力,有助于减缓认知衰退,改善执行功能和语言记忆能力。除了调节影响认知障碍的生理指标外,身心运动在情绪调节方面也表现出色。多项研究表明,抑郁是MCI患者认知能力下降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身心运动(如太极拳、舞蹈)可以提高抗抑郁能力,对情绪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2.4 多元运动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


多元运动是一种综合性的锻炼方式,涵盖多种运动形式,旨在促进身体均衡发展,避免单一运动带来的不平衡问题。适度的运动训练可以增强老年人细胞的新陈代谢。有研究指出,随着年龄增长,人们的身体功能下降表现为力量下降、平衡功能障碍、缓慢行走和步态障碍。这种身体功能的下降可导致跌倒、长期卧床甚至死亡。因此,通过多元运动训练改善早期患者的身体功能,是延缓MCI发展为痴呆的一种新策略。在多元运动训练中,采用快速、固定式足部敲击和拍打乒乓球等敏感性训练,可以提高参与者的注意力和手眼协调能力,进而提升注意力和视觉空间执行能力。力量训练,如肘部和膝盖弯曲运动,可以提高选择性注意力能力。协调训练,如三步前进、后退和之字形运动,整合了视觉空间执行能力。此外,拍手可以改善大脑的反应时间,从而提高老年人的认知功能。


3 研究的临床意义


该研究结果对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治疗和康复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推动运动干预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实践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与实证支持。从临床治疗角度来看,运动干预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为轻度认知障碍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和途径。在传统治疗模式中,药物治疗虽是主要手段,但其疗效有限且可能伴随不良反应。而该研究证实了不同运动方式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这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使其能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订综合性治疗方案,将运动疗法与药物治疗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延缓疾病进展。在康复护理方面,研究成果具有多方面的实践应用价值。运动方案的标准化制订是关键环节。基于该研究对不同运动方式(如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太极拳等)的详细分析,康复机构和护理人员能够制订出更加科学、规范、精准的运动康复方案。明确每种运动方式的运动频率、强度、持续时间以及动作规范等细节,确保患者在进行运动训练时能够获得最佳干预效果,同时避免因运动不当导致的潜在风险,如运动损伤、过度疲劳等。


4 结语


合理的、有规律的运动均可对老年认知障碍产生良性影响,不同运动方式对认知功能的不同区域有着各异的影响。此外,由于运动是一个综合性变量,在干预过程中,周期变化、每次干预时长等因素均会对干预效果产生影响。运动周期应在3个月及以上,运动干预时长不低于30分钟/次,运动强度则需保持在中低水平。当患者在患有认知障碍的同时伴有其他慢性疾病时,这无疑对运动处方的制定提出了更高要求。中长期规律的有氧运动对老年人有益,能够提升生活质量、促进健康、减缓慢性疾病的发展,并可能通过改善前额叶皮质性能来影响脑白质完整性。尽管不能完全保证白质的完整性,但其对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脑损伤具有潜在益处。从总体治疗效果来看,中国传统运动对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益。相关研究表明,将体育锻炼姿势与呼吸和深度放松相结合的身心锻炼可以显著改善MCI患者的认知功能。

参考文献:略

作者:周倪楚楚

单位:安徽科技学院 体育教学部

来源:大众体育 2025年9月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