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由于其较高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其发生发展与冠状动脉的血栓阻塞相关,常伴有高血压,以中老年为主要发病人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当前临床工作中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可靠方法,不仅可改善心肌灌注量,也可提高生活质量。不过,当前有关研究报道指出,PCI的应用仅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姑息治疗方案,如何在PCI术后给予积极有效的方法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复发,促进心功能的康复,仍然是当前临床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点及难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各类心脏康复运动的不断发展及革新,各类与康复心功能相关的有氧运动及抗阻训练凭借其较为突出的运动干预效果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可靠的心脏康复运动不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也能使患者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因此,本院结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特点,参考既往工作经验及临床资料,将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干预等联合应用构建了多维度心脏康复训练方案,并分析其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更好地促进患者预后。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接受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和观察组(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中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标准;②合并高血压,同时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有关标准;③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④符合PCI治疗指征;⑤年龄在60~75岁;⑥具有正常的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⑦具有正常的交流沟通能力;⑧均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者系统损伤者;②合并存在肺结核或癌症性疾病者;③有植入型心率转复除颤器或心脏起搏器患者;④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者术后8h内出现了新发心绞痛、或伴随存在明显心律失常者;⑤需要二次进行PCI手术治疗者;⑥干预依从性较差或无法完成全部康复者;⑦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1)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康复干预,即按照《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实施相关对策,包括健康知识宣讲,心理疏导,病情稳定后的主动及被动简单康复运动(穿衣活动、慢走等)等。 (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训练,具体实施方法:①在患者入院之后,即采用浅显易懂的方法向患者介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的疾病特点及表现,PCI治疗方法及围手术期的重要性,如何正确饮食等方案;②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判断,确定实施PCI后,为患者建立个体化的心脏康复干预方案,并将患者的临床资料录入到已经建立好的微信公众平台中,为了维护患者的隐私,使用科室内的代码以替代患者的姓名,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关注科室内的微信公众号。定期在公众号内更新疾病、PCI等相关知识,包括心脏康复、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心理健康等知识,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可不限次数地进行阅读与学习;③在PCI术后,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与健康教育,通过面对面方式进行了解患者当前所处状态以及不利于心脏功能康复的因素,面对患者疑问给予耐心解答等;④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指导患者进行心脏功能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有氧运动及抗阻运动共两个方面。有氧运动及抗阻运动共十二个动作均需要重复10~15次,通常需要在一组有氧运动之后休息3~5min后再进行一组抗阻运动,每次锻炼的时间需要控制在30min左右,锻炼的频率为每周3次。注意循序渐进,同时要求在训练期间由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学习;⑤在出院后,通过患者家属监督以及医护人员的定期随访等了解患者当前心脏康复运动状态。另外,协助患者及其家每日打卡微信公众号,并通过利用微信群将每日运动锻炼情况、饮食情况以及心理状态等内容进行上传。两组均持续实施直至术后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心功能及心肺运动试验指标 观察患者的心功能及心肺运动试验结果,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试验(6MWD)、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ntilatory Equivalent for CarbonDioxide,VE/VCO2)值、无氧阈(AnaerobicThreshold,AT),其中LVEF采用心功能仪测量,VE/VCO2及AT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量。通过采用6MWD对患者心肺功能判断,距离越长,患者的心肺功能越好。 1.3.2 躯体化症状评分(Somatic Symptom Scale,SSS)量表 共计20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4级评分法,症状从轻到重分别记1~4分,量表总分20~80分,得分越高,患者的躯体症状越严重。 1.3.3健康状况调查简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量表 包括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活力和总体健康8个维度,各维度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3.4 随访情况 随访6个月,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低血压、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及再住院率进行统计。 1.3.5 满意度评价 采用我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量表进行评价,评价的项目包括了康复干预方法的实施、实施效果、自我感受、对康复效果的期待等方面,满分为100分,得分80~100分评为非常满意,得分60~79分评为满意,得分在59分及以下评为不满意,(非常满意患者数+满意患者数)/总患者数*100%=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及心肺试验指标对比 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VEF、AT值及6MWD均显著增加,VE/VCO2值显著降低(P<0.05或<0.01)。见表2。
2.2 两组干预前后躯体功能指标对比 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SS评分显著降低,SF-36评分显著增加(P均<0.001)。见表3。 2.3 两组短期预后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随访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及再住院率均显著降低(P均<0.05)。见表4。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5)。见表5。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随之提升,并发症也相应增多,其中合并高血压尤为常见,对患者的生命质量构成了较大的威胁。PCI作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可靠手段,可快速帮助患者实现血运重建,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预后,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然而,有临床资料显示,PCI术后持续用药实施二级预防措施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的进展,减低各类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但无法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临床资料显示,PCI术后心脏康复锻炼被认为是提高患者心脏功能,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可靠手段,也是帮助改善预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为了进一步帮助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获得更好的预后,对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训练进行了探索及应用。本次研究中所应用的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训练强调了"双心"概念,在康复训练方法中纳入了运动训练、心理干预以及运动训练等多方面的内容,强调了PCI术后的康复训练属于一种多维度、多角度且延续性较强的护理方案,并在实施期间对心脏康复训练方案进行了强化。本次研究中实施的心脏康复运动训练主要可分为有氧运动及抗阻训练两个方面。其中,四个有氧运动的动作能有效刺激患者的心肺功能,促进增加心脏容量负荷的增加,同时还可提高心肺的适应能力。抗阻训练则是借助弹力带的作用,加强了对患者上下肢及腹部核心肌群的锻炼,不仅从根本上改善肢体肌肉力量及耐力,还进一步强化了心肺功能。多角度心脏康复训练方案的联合应用形成了一个较为良好的循环训练途径,综合效果突出。 本次结果显示,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VEF、AT值及6MWD均显著增加,VE/VCO2值显著降低(P<0.05或<0.01),心功能及心肺试验指标表现更佳,可见实施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为预后康复提供坚实的基础,与既往研究报道基本一致。在对比两组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指标时发现,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SS评分显著降低,SF-36评分显著增加,提示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训练的应用不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心肺耐力及肢体功能,还可通过有氧运动及抗阻运动交叉训练可有效帮助增加肌肉的横截面积,促进肌束的增长及肌肉力量的提升,结合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等,从而达到提升躯体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的目的。在短期随访期间可见,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及再住院率均显著降低,提示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训练的应用通过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及运动耐力,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诸多心血管病的发生风险。在对比患者满意度时可见,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提示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训练因其操作简便,不受康复训练干预环境的限制,效果突出且安全性较高,医疗支出也较少,更易被患者接受和认可。 综上所述,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训练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躯体化症状,近期预后表现更好,再次入院率较低,易被患者接受和认可。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