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训练的好处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已有明确的获益和循证医学的支持,然而关于如何能够让更多的患者理解它,方便且有效地执行它,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说起力量训练,我们常常会联想到健身房年轻人比较粗大的肌肉,或者是健美运动员和竞技性比赛运动员表现出来的肌肉线条感。
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心血管病患者的力量训练目的不是进行健美来达到肌肉塑形,而是为了形成一种能力,什么能力呢?即肌肉可以正常地收缩舒张以维持肌肉本身的力量和耐力,确保关节的稳定,提高心肺耐力,促进血液循环,促使侧枝循环的建立,避免运动损伤,其次,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以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
肌肉力量降低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息息相关,那肌肉力量是怎么一回事?首先了解一下肌肉的工作原理。
从运动解剖学和生理学角度来讲,所谓力量,就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
肌肉力量的大小除了与肌肉本身的生理因素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的神经系统对肌纤维的支配调节机能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这里我们所讲的生理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肌纤维的横断面积,也就是肌纤维的粗细,肌肉里所含收缩蛋白质增多,肌纤维收缩成分在激素和神经调节下会使肌纤维增粗,肌肉收缩的力量越大。
二是肌纤维类型和运动单位。这里重点理解神经支配比,同样类型的运动单位,神经支配比大的运动单位的收缩力强于神经支配比小的运动单位的收缩力。
三是肌肉收缩时动员的肌纤维数量,也就是肌肉被调动能力,就是肌肉能不能听话去参与工作的能力;
四是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肌肉力量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有关,也就是在一定生理范围内,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越长,其收缩的力量也相对会增大。
五是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是否可以在一个合理状态下去协调各个肌群的活动等,当人体肌肉面对阻力超过80%时,肌肉力量的增加主要靠提高神经中枢发放冲动的频率和有关中枢同步兴奋程度来实现。
临床上我们评估心血管患者,发现大部分患者均有力量的下降趋势,老年患者会更明显。有的患者经常反映说,之前能干的事情现在干不了,很多时候想干却没有精力做干,这是为什么?
这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肌肉深层次调节出现问题了,影响人体肌肉力量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身体因素,比如运动不合理或姿势不良引起肌肉能力下降,一方面是精神因素,比如压力过大,紧张,焦虑的情绪等等也会导致人体内在肌肉筋膜张力增加使得肌肉无法正常发挥作用。除此之外,生活方式不良,比如饮食不规律,贪凉也会引起相关内脏软组织结构异常引起肌肉弹性下降,当然还有肌肉本身的病理性问题,这里我们不做重点介绍。
对于患者而言,也就是说当你想做的时候你的肌肉无法高效收缩舒张,相关肌肉群很难协调起来去完成一个动作,身体表现不出长时间的力量,运动中肌肉群难以受大脑指挥去发挥它的作用,包括内脏筋膜组织也很难被神经精细支配以协同外周肌肉共同作用,这些均使产生人体力量的来源减少,“力不从心”,“心有余而力不足”就是这个意思,想做,就是调动不起来。
那如何才能实现“调动”的能力呢?这儿得说说我们的大脑。
脑是使肌肉运动的器官。这听起来可能有些简单,可是从根本上来说,支配运动(更精确地说是行为)是神经系统最主要的功能。为了做出有用的动作,大脑必须知道周围环境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因此,身体里必须包含已经分化成更够监测环境中事件的细胞。当然,像我们这样复杂的生物并不只是机械地对环境中的刺激做出反应,我们的大脑非常灵活,能指挥我们根据现在的情况和以往的经验做出不同的反应。
人体的运动神经元控制着肌肉的收缩从而完成运动,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是中间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全部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局部终间神经元把局部的神经元连接成回路,分析少量的信息,中继中间神经元把脑的不同区域的局部神经回路联系到一起。通过这些联系,脑中的神经回路完成了许多至关重要的功能。
环境中的信息通过光波,声波,气味,味道或直接接触的方式被分化的细胞——感觉神经元——所收集(感觉的精微度)。也就是说运动这个过程的你会受到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想想,你听到好听的音乐,你吃到好处的食物,你闻到好好闻的,你感受到美好的事物时候,你一定是身心放松的,反之亦然。所以,放松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前提是大脑要休息好。
如果一个人的肌肉只会松不会紧,那就如同一个瘫痪的人,无法做出任何动作,如果只会紧,不会松,那就如同植物人,同样也无法做出任何的动作。
人体力量只是身体表现出来的一个结果,而如何使得人体产生这样的肌肉能力这是难点。
这里我强调的是,我们常常说某某人看起来很健康,以为有强壮的肌肉就是好身体,其实不是,这只是一个初步的判断,或者只是看到一个简单的身体表现,疾病本身是非常复杂的,心血管患者的肌肉能力不仅仅是简单的肌肉力量有多大,也就是说患者单纯去局部训练肌肉,身体是练不出高质量的肌肉能力的,这不仅仅是肌肉合理训练的问题更是神经系统功能是否能够保持在高效调节状态的问题。
当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力量训练尤其重要,这样可以减少因为肌肉能力不足引起的骨质疏松,体位性低血压和意外跌倒风险,当然还可以降低痴呆风险,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
第一:了解影响肌肉能力的身心因素,明确肌肉训练对自身的好处和肌肉训练的目的;
第二:在医生的指导建议下,根据自身的病情循序渐进地进行力量训练;
第三: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给大脑减负,确保高质量的睡眠。
《黄帝内经》提到:“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就是告诉我们,“肌”和“肉”非一,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肌肉也是如此。老子说过“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就是告诉我们肌肉的放松与紧张要和谐统一,收放自如。“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人体便是如此,只有实现整体调控,才会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
撰写人:范晓绵
审 核:丁荣晶
来源:北医人民心脏康复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