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倡导制定可有效减少烟草消费的政策,并劝阻使用任何形式的烟草。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烟草受害国,也一直在实施控烟政策。
根据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烟草每年使我国100多万人失去生命,如不采取有效行动,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每年200万人,到2050年增至每年300万人。
中国于2005年批准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世界卫生组织建立了MPOWER计划,包括监测烟草使用和预防政策(M)、保护人们免受烟草烟雾(P)、帮助戒烟(O),警告烟草的危害(W),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E),提高烟草税(R)。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室内公共场所和其他公共场所提供完全无烟的环境。
北京协和医学院学者撰写文章指出,中国仍有大量人口暴露于二手烟,二手烟仍是一个严重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2021的报告显示,67个国家获得了“免受烟草烟雾(P)”Ⅰ级评价,其中,72%的国家是中低收入国家。
然而,中国在“免受烟草烟雾(P)”的评价得分最差,为Ⅳ级,即没有国家禁令或全国最多有两个公共场所能达到无烟。
2010年,中国有7.4亿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暴露于二手烟中。2018年,略有下降,为68.1%,总人口仍超过7亿。
2018年,50.9%的人在室内工作场所接触二手烟,44.9%的人在家中接触二手烟。室内公共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最多的是网吧(89.3%)、夜总会和酒吧(87.5%)和餐厅(73.3%)。
文章结合大量证据指出,二手烟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暴露于二手烟会导致非吸烟者患上一系列严重且往往致命的疾病,包括肺癌、心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以及婴儿猝死综合征等。
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报告显示,据估计,二手烟每年在全球导致约60万例过早死亡。
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估计,这一数字翻了一番,达到了130.4万。所有可归因于二手烟的死亡,多数发生在儿童和妇女中。
在中国,大量人口暴露于二手烟导致了巨大的疾病负担。2002年,二手烟导致约22200人死于肺癌,33800人死于缺血性心脏病(IHD)。
根据GBD 2019年的结果,中国因二手烟导致的死亡人数最多,从2010年的38.2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41.6万人。2019年,中国二手烟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全球死亡人数的31.9%。
数据显示,无烟法可以减少对二手烟的暴露,无烟环境是保护人群免受二手烟有害影响的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较高的二手烟高暴露环境下,实施无烟策略将二手烟暴露减少了80%~90%。此外,实施100%无烟政策可以迅速减少心脏病发作和呼吸系统问题,其中,最有效的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发病。
中国的烟草控制已经进行了40多年。2016年,国家制定的《健康中国2030》战略中实施烟草控制,明确两个目标:(1)到2022年和2030年,15岁以上人群的吸烟率分别低于24.5%和20%;(2)到2022年和2030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80% 及以上。
文章指出,我国一直缺乏无烟法,中国迫切需要国家无烟法。人民群众期待着国家无烟法,根据2018年的全国调查,群众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支持率相当高。
超过90%的人支持禁止在室内工作场所和室内公共场所吸烟。餐馆和酒吧/夜总会的比例略低,分别为80%和60%。甚至吸烟者也表现出很高的支持率。
文章指出,我国虽然没有制定国家层面的无烟法,但在各个省市地方都在积极实施控烟条例。但遗憾的是,这些城市不能被视为无烟城市,或是因为没有明确要求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场完全无烟,或者由于允许在酒店、酒吧、餐厅或娱乐场所设置吸烟区。
总之,在中国,只有1.95亿人(占人口的13.8%)生活在无烟环境,这与《健康中国行动计划》(2019-2030)的目标存在巨大差距。
在我国仅有少数城市实施全面严格控烟条例的城市,吸烟率正在下降。比如,北京市和上海市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开始实施控烟条例。北京的吸烟率从2014年的23.4%下降到2019年的20.3%,上海的吸烟率从2014年的23.3%下降到2018年的19.9%。
文章指出,要想达到2030年健康中国的目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推广部分省市已在实施的控烟条例,这也必将加快国家无烟立法进程。
来源
[1]Xia Wan. Commentary: Protecting People from Tobacco Smoke in China: Cu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es. China CDC Wkly. 2022, 4(21): 460-464.
[2] 《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 2020》编写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 2020》概要. 中国循环杂志,2021, 36: 937-952.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1.10.001.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