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结合强节奏音乐的有氧运动更有助于情绪调节
作者: 来源:心脏康复网发布时间:2022-07-20


Sloboda在《音乐与情绪指南》一书中提出的节奏融入理论认为:听众身体内部的系列运动机制会被音乐强有力的节奏韵律唤醒,自发跟随协同化运动;心率调节能扩散到情绪的生理唤醒,通过机体反馈做出认知评估,从而产生与音乐节奏类似的情绪体验,而这种节奏融入可能是先天的基础性功能。有氧运动和音乐均被证实有助于负性情绪的改善。多种方式结合的多模态干预,如结合视频和音乐,传统治疗结合音乐,相较于单一的干预方式,对情绪调节更加有效。然而音乐结合有氧运动对情绪调节的影响仍值得深入探讨。


积极调节情绪状态的个体通常对正性情绪图片的注意较多,而处于消极情绪状态的个体对消极事件的注意更强,且控制空间线索效应的注意过程是由刺激驱动的,并被情绪线索调节,表明情绪-空间线索任务可用于检测情绪信息的选择性注意特征。一项最新的研究以音乐控制运动节奏,选取8段节奏感强烈的音乐,音乐的平均速度为128.01bmp,对94名大学生(无抑郁症状和轻度抑郁症状各47)进行了30min音乐、有氧运动(60-70%最大心率储备的自行车运动)以及音乐结合有氧运动随机、平衡干预。在干预过程中记录心率,干预后即刻进行自觉疲劳感(rate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和情绪信息选择性注意偏向的行为学测试(图1)。


图1 情绪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偏向

A 干预范式的程序;B线索条件;C靶子条件


图2 被试对不同情绪图片在不同干预方式下的反应时的均值和标准差

A有效线索;B无效线索;“*”表示干预方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 0.05)


结果发现:1)结合音乐的有氧运动相的多模态干预对轻度抑郁被试的正向情绪线索注意偏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t =−2.336,p = 0.024;图2),而有氧运动的单模态干预对无抑郁症状个体有显著的促进作用(t =−2.510,p = 0.016;图2) ;2)结合音乐的有氧运动干预过程中心率较高,且干预后RPE相对较低。


该成果发表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刊《运动医学与健康科学》(Sports Medicine and Health Science, SMHS)上,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博士后杨萍,何本祥教授为通讯作者。

阅读原文:

Ping Yang, Hui Yang, Yang Cao, Xin Yang, Benxiang He. Psycho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rhythmic music combined with aerobic exercise in college students with minimal depressiv e symptoms[J]. Sports Medicine and Health Science, 2022, In Press.  https://doi.org/10.1016/j.smhs.2022.03.004.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