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养心瑜伽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指标、心肺适能和柔韧适能的影响
作者: 徐斌 等 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发布时间:2022-12-30

老年人群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高发人群,CHD有心悸、猝死、胸痛等临床表现,且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通常在药物治疗外给予康复干预,通过步行运动逐渐恢复患者运动耐力,但冠状动脉弹性和管径改善有限,导致心功能恢复不佳。因此寻求一种能够改善老年CHD患者心功能的康复运动很有必要。养心瑜伽可在轻音乐背景下,通过特定的姿势和对呼吸的控制充分带动横膈膜与躯干的参与,缓解肢体僵硬,舒缓神经,恢复机体功能,进而改善体质。养心瑜伽或能改善老年CHD患者的心功能。因此,本文探讨养心瑜伽对老年CHD患者心功能指标、心肺适能和柔韧适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家属同意,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1年6月收治的老年CHD患者共100例。按照系统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1)符合CHD诊断标准,稳定型心绞痛;(2)65岁<年龄<75岁;(3)无精神疾病,有良好遵医行为;(4)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级者。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者;(2)并发严重心、肝、肾功能性疾病;(3)伴有神经、肌肉或关节损伤无法锻炼者;(4)合并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5)心脏彩色超声:射血分数(EF)<40%。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护理,包含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心理护理、监测体征、健康宣教。其中用药指导以控制血压、调节血脂、改善症状为主,包括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抗血小板药物等。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干预。患者病情稳定后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步行运动,运动强度在“自我感觉轻松”~“稍用力”之间,运动方式为步行,4次/周,30min/次。住院期间若患者体力欠佳,强度在康复医师的监护下由低强度逐渐过渡到中强度,即第1~2周连续行走5min/次,第3~4周连续行走10min,逐渐增加至可连续行走30min。出院后,患者在晚饭后半小时开始散步,4次/周,30min/次。每月由责任护士进行电话随访,实时掌握患者锻炼情况以及身体情况。干预时间共12周。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养心瑜伽。住院期间:由专业瑜伽老师在安静独立的多媒体房间让患者观看养心瑜伽视频,发放养心瑜伽运动手册的同时进行讲解动作要领和动作示范,让患者及其家属完全掌握养心瑜伽的5个动作要领,20min/次,3次/周。(1)简易坐姿:盘腿坐立,轻闭双眼,放松面部,双手置于膝上,放空思想(4min)。(2)仰卧腿部伸展:患者仰卧于瑜伽垫上,屈左腿至胸腔后缓慢前伸,前伸时前脚掌用力上提,右腿与左腿运动方式一致(4min)。(3)仰卧束脚式:患者仰卧于瑜伽垫上,弯曲膝盖,将脚掌放在地板上,膝盖向两侧张开使脚掌合拢,手臂置于舒适位。(4)站山式:患者站立双脚并拢,双腿向上伸展,膝盖保证向前,然后缓慢放松(4min)。(5)休息式:患者仰卧位,双手抱住对侧肩胛骨拉伸背部皮肤,双腿自然向两侧打开,让意识放空,放松全身的每一部位(4min)。出院后,每月随访1次实时掌握患者近况,在家由家属督促患者进行20min/次、3次/周的锻炼,并确保养心瑜伽的动作到位。干预时间共12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心功能指标:于入院时(干预前)、干预12周后,使用超声诊断仪(迈瑞,DP-10)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值。(2)心肺适能:于入院时(干预前)以及干预6周、12周后,采取6min步行试验指南(6MWT)测试患者在30m的走廊上以自身能力为限的最大步行距离。(3)柔韧适能:于入院时(干预前)、干预12周后测量:①肢体柔韧性,患者坐于椅子上伸展手指使中指触碰脚尖,伸出的距离越远说明柔韧性越好。②改良转体试验:患者站立位时肩膀与墙面垂直,患者向左、向右旋转身体的同时记录中指沿尺子的移动范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n(%)]表示,采用Z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LVEDD、LVES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试验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心肺适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6MWT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12周后,试验组6MWT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3。


63ae40241fd0a.png


2.3 两组患者柔韧适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肢体柔韧性、改良转体(左)、改良转体(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试验组的肢体柔韧性、改良转体(左)、改良转体(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三、讨论


传统观念认为,老年CHD患者应长期卧床以减少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发生,但长期卧床会引起患者体力不足、机体功能下降等问题,不利于患者预后。临床常规的步行康复运动仅仅增加了血液流动,但调节血管内皮的作用有限,改善冠状动脉结构和功能作用欠佳,不利于心功能恢复。相关报道表明,CHD康复中最基础、最简单的方法是运动疗法,其核心是有氧运动。养心瑜伽重视“静心”,即模仿对人体有益的自然姿势,促使患者在练习中达到身心舒畅、平静内心,其练习的强度低,却能全方位地放松身体进而达到心理放松,适合老年CHD患者。通过养心瑜伽干预以期能改善老年CHD患者的柔韧适能,提高心功能。


既往报道显示,运动疗法能够提高CHD患者的运动耐力。本文结果显示,干预6周、12周后,试验组6MWT长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12周后试验组的肢体柔韧性、改良转体(左)、改良转体(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养心瑜伽可改善老年CHD患者的心肺适能和柔韧适能。养心瑜伽注重对呼吸的控制,在呼吸过程中人体躯干的呼吸肌和横膈肌全程参与瑜伽锻炼。通过规律的呼吸,调节血管内皮的张力,加快胸腔内脏器血流,降低肌肉活动度,使外周血管紧张度降低,进而改善大动脉血流,解除微循环痉挛状态,进而改善心肌缺血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情发展。养心瑜伽中的仰卧腿部伸展和站山式动作一方面可加快全身血液循环,从而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改变每心搏出量和输出量,增加心脏容量负荷,继而改善心肺适能;另一方面,通过锻炼可增强局部肌肉的代谢能力,使骨骼肌Ⅰ型和Ⅱ型的肌纤维横断面积增加,进而提高骨骼肌的质量,维持患者机体功能,强化肌肉力量,从而改善柔韧适能。与陈日宇等的研究报道相似。


本文结果显示,干预12周后,试验组LVEDD、LVESD低

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养心瑜伽可增强老年CHD患者的心功能。首先养心瑜伽通过姿势与呼吸相结合的训练,加快患者体外血液循环,进而冠状动脉的调节能力得到提高,增加心肌毛细血管的密度,促使心肌血液灌注增加,进而改善缺血,使血管系统得到改善,恢复心脏泵血功能。其次伸展、屈曲的动作训练可促使患者的生理功能得到提高,改善身体耐受程度,与此同时神经内分泌功能得到调节,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的活性,外周血管张力降低,进而减轻心脏负荷,心输出量增加,继而改善心功能。此外,养心瑜伽主要以“静心”为主要观念,要求患者在锻炼过程中放空思绪,保持心境安宁释放压力,重塑对疾病的正确认知,以积极的态度配合锻炼,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与王蕾的报道,有氧运动疗法可改善老年CHD患者的心脏功能相符。

参考文献:略

作者:徐斌[1]郑艳蓉[2]吴诗频[1]叶丽掀[1]

作者单位: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医院福建省老年医院心血管内科[1]科教科[2]

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22022年12月第35卷第23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