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改善冠心病病人心肌血液供应,缓解胸闷、心绞痛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尽管该手术在技术上已日趋成熟,但术后病人的康复过程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心功能恢复不全、心理压力大、生活质量下降及并发症风险增加等。心脏康复旨在通过运动训练、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干预帮助病人恢复生理功能,改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但单纯心脏康复可能无法完全满足病人的多元化需求,尤其是在心理支持和社会适应方面。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从社会网络中获得的情感、信息和实质性帮助,不仅可以缓解病人负性情绪,还可提高病人自我效能感和治疗依从性,在疾病康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4年12月83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心脏康复结合社会支持干预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护理中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4年12月83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按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2)。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3~72(57.69±4.81)岁;病程1~6(3.71±1.12)年;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单支11例,双支21例,3支及以上9例;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18例,高中及以上23例。研究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45~73(58.47±4.68)岁;病程1~7(3.74±1.20)年;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单支13例,双支20例,3支及以上9例;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19例,高中及以上23例。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首次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无心脏康复禁忌证(如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沟通能力正常;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传染性疾病;合并肢体功能障碍;合并精神意识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合并重要器脏功能障碍。
1.4 干预方法
两组病人均干预3个月。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护理干预。术后按医嘱用药,抗生素类药物每隔6~8h用药1次,抗凝药物每天2次。术后当天喂食少量流食,每次50~100mL,每隔2~3h喂食1次;术后第1天到第2天过渡至半流食,每餐100~200mL,每天4餐或5餐;术后第3天转为普食,每天3餐。据病人恢复情况逐步进行康复训练,术后第1天深呼吸、咳嗽,每次5~10min,每隔2h训练1次;术后1~3d,被动活动四肢关节,每次5~10min,每天3次或4次;术后第4天开始主动活动(翻身、坐起、站立、行走等),每次5~10min,每天2次或3次。出院前48~72h内进行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接受心脏康复结合社会支持干预,具体如下。
1.4.1 心脏康复
1)病人入院24h内成立心脏康复小组,包括主治医生1人、护士长1人、心理咨询师1人、经验丰富的专科护士4人;病人入院48h内所有成员均完成心脏康复培训,确保所有成员均掌握心脏康复相关知识。2)健康教育:病人入院后2~3d以演示文稿(PPT)形式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脏康复目的及意义,时长45~60min;术后4~5d指导病人及家属进行血压、心率监测,避免过度运动,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常用药物作用及注意事项,嘱家属督促病人按医嘱用药,时长30~45min;术后6~7d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生活方式干预方案(如合理饮食、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睡眠习惯等),嘱家属鼓励病人积极配合干预,时长30~45min。3)心理干预:入院后48h内心理咨询师完成首次心理评估,积极了解病人心理状态,提供个体化心理辅导,后期每周评估1次,及时调整辅导方案,缓解病人负性情绪,每次30~60min。4)运动指导:术后1周内通过观看视频及真人演示等形式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康复训练分解动作,确保家属可熟练掌握康复训练内容,时长不低于1h。5)运动训练:术后1~2周家属协助病人进行四肢关节的被动活动、深呼吸、有效咳嗽训练,鼓励病人在床上进行抬腿、屈膝等简单的肢体活动,每次10~15min,每天3次或4次;术后2~6周家属陪同病人逐步进行站立、步行、骑自行车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每次10~15min,每天2次或3次;术后7周及以后,家属陪同病人逐步进行快走、游泳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次10~20min,每天1次或2次。训练强度据病人恢复情况调整,训练期间家属全程陪同并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立即停止。
1.4.2 社会支持
1)家属支持:鼓励家属多与病人沟通,提供情感上的安慰和鼓励,每天1次,时长不低于30min;家属全程配合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协助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饮食、洗漱等),时长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定期组织家属培训,学习术后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提高家属的护理能力,入院后3~4d内完成首次培训,后期每2周培训1次,每次30~45min。2)同伴支持:入院后1周内建立病人互助小组,家属将病人每日训练情况拍摄小视频发送至群内打卡;病人在群内分享训练后的感受或疑问,小组成员共同探讨进步,每次20~30min,每天1次;邀请康复效果好的病人分享经验,每次20~30min,每天1次。3)社区支持: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合作平台,组织社区护士学习心脏康复相关知识,社区护士定期随访病人康复情况并给予指导,出院后1周内完成首次随访,后期每隔2周随访1次,每次30~45min;社区定期组织病人及家属参与健康讲座,每次60~90min,每个月1次;社区为病人提供免费的健康检查及咨询服务,每季度1次。
1.5 观察指标
1.5.1 心理状态
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病人心理状态。SAS总分80分,<50分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为重度焦虑;SDS总分为80分,<53分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
1.5.2 自我管理能力
干预前后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评估两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该量表包括日常生活管理(40分)、疾病医学管理(75分)、情绪认知管理3个维度(20分),总分135分,分值越高表示病人自我管理能力越好。
1.5.3 心功能
干预前后采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6min步行试验(6MWT)评估两组病人心功能,LVEF以ApsarasUS⁃1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康达洲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检测;6MWT距离越远表示病人心功能越好。
1.5.4 生活质量
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4个维度,各维度分值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病人生活质量越高。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发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好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随着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增加,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减轻病人临床症状,但病人术后活动受限,易产生负性情绪,且出院后缺乏专业医疗指导,康复效果有待提高。心脏康复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对改善病人心功能、提高康复效果具有重要作用。社会支持是来自个人之外各种支持的总称,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对改善病人负性情绪,提高康复信念及自我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手术创伤、身体功能受限、对预后的不确定性、角色转变、社会支持不足等因素导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缺乏康复信心,降低治疗依从性,不利于预后。本研究中干预后研究组病人SAS、SDS评分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脏康复结合社会支持干预改善病人心理状态效果更好。分析原因:专业的心脏康复小组可确保康复计划的科学性、规范性,增强病人对康复的信心,缓解病人对术后恢复的焦虑;健康教育可使病人对术后康复的目的、意义和具体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减少了病人认知不足带来的恐惧和不确定性;心理干预可及时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并提供针对性干预;根据病人的恢复情况进行被动活动,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有助于帮助病人逐步恢复身体功能,减少身体不适带来的负性情绪。家属与病人积极沟通,全程协助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可为其提供情感支持,缓解病人孤独感、无助感;互助小组群内打卡及邀请康复效果好的病人分享经验,可增强病人康复动力,增强康复信心。疾病认知不足、负性情绪、生活习惯难以改变、家庭支持不足、医疗资源及指导不足导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自我管理能力较低,无法有效坚持健康行为,易产生挫败感,加重心理负担,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本研究中干预后研究组CSM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脏康复结合社会支持干预改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效果更好。分析原因:健康教育及运动指导可提高病人疾病认知水平及自我康复技能;家属督促病人按医嘱用药,鼓励病人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陪同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并定期打卡,可提高病人依从性和执行力;定期组织家属培训,社区护士定期随访,社区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和义诊,可为病人提供科学的康复指导,满足病人对医疗资源的需要,提升病人自我管理积极性。此外,负性情绪的改善也可使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得以提升。心功能是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康复效果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干预后研究组病人LVEF更高,6WMT距离更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脏康复结合社会支持干预改善病人心功能效果更好。分析原因:专业的心脏康复小组可为病人提供个体化康复指导,确保康复科学性、有效性;负性情绪的改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可提高病人依从性,提升训练效果。此外,本研究还显示,研究组干预后GQOLI⁃74各维度分值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脏康复结合社会支持干预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效果更好。原因可能是:心脏康复结合社会支持干预可改善病人负性情绪,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加速康复进程,从心理、生理、社会支持等多个角度使病人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综上所述,心脏康复结合社会支持干预可缓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负性情绪,提升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病人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略
作者:邱丽[1] 张蕾 杨婷婷[2] 李静飞[2] 赵洋洋[2]
单位:洛阳市中心医院(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1] 洛阳市中心医院(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
来源:全科护理2025年11月第23卷第21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