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充分重视精神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的相互影响
精神心理障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且使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恶化,即急性心肌梗死、卒中、心血管死亡及其他原因死亡(包括自杀)显著增加。精神心理健康的干预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精神心理障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且使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恶化,即急性心肌梗死、卒中、心血管死亡及其他原因死亡(包括自杀)显著增加。精神心理健康的干预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对系统心肺康复训练用于改善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的效果进行探讨,得出结论:系统心肺康复训练用于改善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的效果理想。
历经32年的发展,长城心脏病学大会(GW-ICC,简称“长城会”)已成为众多心血管医生一年一度不可或缺的记忆,是国内几代心血管人和同行交流畅谈的“团圆会”,也是与海外同道切磋探讨的“国际直通车”。
“双心医学”指医生看病不仅仅关注心血管有没有器质性的病,同时要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注意患者有没有焦虑、抑郁,包括焦虑的急性发作——惊恐,注意患者的睡眠情况。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主要包括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外周动脉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防患于未然,在上述疾病发生前的预防。
心脏康复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心脏病学、运动医学、康复学、营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和预防医学。系统的心脏康复治疗可帮助心血管病患者恢复身体和心理健康,降低心血管病再发和死亡风险。我国心
运动是良医,运动是良药。既使我们今天有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ASCVD防治药物和干预器具,有氧运动依然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慢病预防和治疗作用。近5年来我国心脏预防康复事业的再次启航发动了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
近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重要论文,揭示了膳食结构改变与人寿命的相关性。研究评估十多年膳食结构改变对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改善饮食结构的时间越早,坚持时间越久,寿命延长的获益越大。膳食结构改善